全國政協委員、佳都科技(600728.SH)董事長兼CEO劉偉5月14日向第一財經等媒體記者表示,新基建給民營高科技企業帶來好機會,建議政府完善預防拖欠民企賬款的機制,形成良性循環。
劉偉認為,新基建與老基建不同,國家加大對5G、人工智能、軌道交通等新技術和新產業的投入,對包括佳都科技在內的民營高科技企業帶來好機會。之前,鐵路、公路等老基建項目,民企參與并不多。而在新基建中,民營高科技企業憑借在技術、人才上的投入和機制優勢,可以參與更多。
這一輪新基建,也會帶來挑戰。劉偉說,民營企業現在“拖不起”,本來想通過參與新基建來對沖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業績下滑,如果不解決欠款問題,可能參與新基建反而受拖累。
“現在‘新官不理舊事’,造成很多地方政府欠款?!?劉偉說,政府考評機制只考核投資了多少,沒考核有沒有欠款情況。其實,地方政府的信用比黃金還重要。未來三年國家對新基建的投入是拉動經濟的主要方式,如果不能建立強大的問責機制,可能對這輪經濟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劉偉建議,建立清理和預防拖欠賬款的長效機制,加快及時支付款項有關立法;加快清償地方政府層面欠款,讓民營企業真正有獲得感;堅決杜絕和糾正地方政府將無分歧欠款人為變成有分歧欠款的錯誤做法;加強政府工程項目的審核,源頭上杜絕拖欠賬款;加大問責力度,提高拖欠成本。
佳都科技聚焦于軌道交通和人工智能產業。劉偉說,“我們在五年前有一億元的訂單都覺得大,三年前有了單筆十億元的訂單,去年有一張訂單超過100億元。”民營高科技企業在這輪新基建中,獲得了更多機會。他呼吁,國家在政策上進一步加大對自主可控技術的支持力度,尤其是準入門檻。
為了把握新基建的機會,在“后疫情時代”,劉偉表示,佳都科技今年首先是繼續加大在人工智能(AI)核心技術上的研發投入,比如,戴口罩的人臉識別的算法、把圖形大數據變為普通大數據;其次是發展自己的智能模塊;另外,適時推出適合大規?;ǖ臉I務總包模式。
有人擔心,新基建會否帶來一些泡沫。劉偉認為,新基建涵蓋的范圍更廣、附加值更高,同時是用數字經濟來改變發展模式,將帶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像人工智能產業,從算法、算力到大數據分析能力,中國與美國在全球已并駕齊驅,會助力中國經濟“彎道超車”。所以,新基建有一些泡沫也很正常,關鍵是把握主要的發展方向。
劉偉今年圍繞對疫情防控和新基建的思考,提出了五個提案,涵蓋智慧城市建設方向、網格化建設、公共交通實名制、優化民營企業營商環境、AI在醫療領域的應用等領域。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
感謝您的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聯系您!